(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学校提出“全员抓就业”理念,针对2023年的就业形势,通过党委常委会、院长、部(处)长联席会、学生工作会等形式,深入部署、广泛动员、层层压责。强化就业“齐抓共管”,发动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以及校友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有效助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学校瞄准国家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探索高质量就业路径,实施就业寰宇+(D+iSPACE)计划 ,在实现人职匹配的基础上,加强向国家重点单位、战略新兴领域输送毕业生力度。2023年,共举办大中型招聘会66场,专场宣讲会656场,邀请6355家优质单位来校招聘,为毕业生搭建了优质的求职平台。
学校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领域建功立业作为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北理“青苗工程”,积极开展以选调生为代表的基层就业工作,从思想引领、跟踪培养、实习锻炼、职业发展、激励保障等多个方面打造了综合性、立体化的基层就业培养体系。
(二)指导服务
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聚焦工作室建设,建设了以校级综合型工作室“摆渡人工作室”为引领,以专门型工作室“职心工作室”和“职美工作室”为补充,以各学院/书院生涯教育工作室为支撑,覆盖全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室“星网”;开展个体咨询400余例;推出新生生涯教育、“摆渡学堂”职涯辅导月、学院/书院定制职涯辅导等系列活动;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赛,帮助学生增强生涯规划意识,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